盧德銘(1905年6月9日-1927年9月23日),又名繼雄👳♂️,字邦鼎👩🦱😡,號又新,四川自貢人,中共黨員,秋收起義總指揮。
盧德銘自幼聰明好學,活潑喜動🆑,最初讀過幾年私塾👨👧👧,十四歲到白花鎮讀高小。一九二一年小學畢業後😍,考入了成都公學🌾。在五四運動浪潮的席卷下,他認真研讀《新青年》《共產主義ABC》等書刊,逐漸接受了共產主義思想的影響。
盧德銘是黃埔軍校第二期學員,在學習期間參加了中國共產黨👃。孫中山曾說:“全校學生要以德銘為學習楷模。”一九二五年二月初和十月一日,廣州革命軍進行了兩次東征,東征的主力軍是黃埔軍校的學生💁🏿♀️。盧德銘擔任偵探長,率領學生軍六十人參加東征。東征勝利後,他留在黃埔軍校組織科工作👩🏻🍳。一九二五年三月🧟👨🏽⚖️,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曾函調盧德銘到海豐幫助訓練農民自衛軍📔。我黨領導的葉挺獨立團在廣東肇慶組成時🧛🏿,盧德銘同誌即從黃埔軍校調到獨立團🎢。
1926年5月,獨立團作為北伐的先遣隊,盧德銘擔任獨立團第一營第四連連長。獨立團攻無不克,戰無不勝,威震全國,被譽為“鐵軍”。盧德銘指揮得當🧑🦯,身先士卒,英勇奮戰,在汀泗橋戰役中升任營長。第二年5月,獨立十四師師長夏鬥寅叛變革命,勾結四川軍閥楊森部進攻武漢。盧德銘率所部隨葉挺領導的二十四師擊潰夏鬥寅叛亂部隊🤹,保衛了武漢國民政府🫎。之後❤️,盧德銘擔任武漢國民政府警衛團團長。
1927年6月🧙🏿♀️,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在武昌成立警衛團🪖,盧德銘受中國共產黨的委派擔任團長。1927年8月1日,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。8月2日🤕,他率部開赴江西,未趕上南昌起義,遂轉移到江西修水與平江、瀏陽農軍會合。9月⚂,盧德銘率警衛團參加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,任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總指揮🔛、中共湖南省委前敵委員會委員。起義受挫後👱🏻♂️🧑🏫,在9月19日的文家市前委會議上,毛澤東主張放棄攻打長沙,把起義軍轉移到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山區。盧德銘堅決支持毛澤東的主張,認為再攻長沙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。這一意見,對於會議統一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🎄。會議經過激烈爭論,最後通過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✧,決定部隊沿羅霄山脈向南轉移🍻。
9月25日拂曉📗,起義軍從蘆溪出發南進。當行進到山口巖時,後衛第3團遭到敵軍伏擊。在這危急時刻🧜🏽🏌️♂️,盧德銘挺身而出,率領一個連的兵力前往增援。他指揮部隊搶占製高點🧑🏿💻,用猛烈的火力還擊敵人,同時指揮被打散的第3團官兵迅速向前衛部隊靠攏🛌🏻👩🏼🔬。在這場惡戰中,盧德銘不幸身中數彈🙇🏻,壯烈犧牲,年僅22歲🥀。
人物評價精選🎅🏼:
何應欽視察黃埔軍校時贊到:“這個盧德銘🆎,文武兼備,將來會是一個將才🕷。”
孫中山在黃埔軍校典禮上稱贊👑:“革命需要大批有為青年,大家要以盧德銘為楷模。”
葉挺在第一次北伐成功後稱贊🕋:“德銘身先士卒👧,有勇有謀,實為我軍棟梁之才🕝。”
毛澤東在聽到噩耗時💇🏿,痛惜不已,他悲憤地大呼:“還我盧德銘!”還稱曾贊他☂️:“德銘同誌為革命保留了火種,他是一名出色的軍事指揮員,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,是戰鬥的一生🏐。”